在上海对各类云贵川菜系有点审美疲劳的时候,广西菜似乎悄咪咪杀出重围了。
新店里冒出大大小小各类桂系小馆子,大有星火燎原之势。
上周发现公司旁边也开了一家热炒广西菜,饭点便约上两位广西朋友饭点散步过去。
进门前,心情是忐忑的。木桌子大窗户,处处透露着"中式小清新 bistro "的装修风,不会又是那种"稍加摆盘、价格翻番"的花哨饭吧?
落座扫码点菜:紫苏鸭脚、扣肉、柠檬鸭……还好还好,是印象中的地道广西菜。
而且厨房就在饭桌一米开外,听得到里面的猛火热灶;冰箱里也塞满了玉米糖水,大概率味道不会多离谱。
果然这一吃,就上了瘾……
紫苏鸭脚煲是目前上海吃到最好的,盛惠 38 元!炸过的鸭脚每一处都起了虎皮,本地紫苏的辛辣幽香穿透力十足,连汤汁都舍不得放过。
还有独一份的柠檬鸭,正宗广西博白白切做法,淋上咸柠檬酸辣椒细细切碎的酸料酱汁,多重酸爽层层叠加,好开胃。
这两周把菜单刷了个遍,我觉得,这家店有我心中"地方小馆模范生"的样子:
第一,老板是贵港人,舍得用本地食材还原家乡滋味(特色菜都是本地做法和调味,开胃 + 重食材,不算太辣),菜单不是广西各地菜式的拼凑混搭,也没有简单酸笋炒一切。
第二,即便简单便宜的家常菜,也不应付。出门直接去菜市场买回来再烧,重在新鲜,调味火候也不错。(同行的广西朋友都说有回家的感觉)。
虽然不是每道菜都优秀(毕竟是在新手期嘛,还可以进步),但在市中心花人均 50 就能吃到这么多的地道广西菜,绝对是静安区的一股清流� �!
所以都有哪些菜好吃?这就来给大家点评点评(缺点在最后)。
"
广西人的魔法调味
让大鱼大肉也爽口开胃
起初发现这家店,就是刷到了这盘独一无二的柠檬鸭,光是看图已经疯狂分泌口水。
这是广西贵港的特色菜,别处基本吃不到。而贵港人烹饪鸭子真的很有一手,年节日常甚至每年七月十四(也就是我们所谓的中元节),每家每户必定要吃鸭子,所以最要紧吃的一定是这道柠檬鸭。
第一次去扑了个空,因为要用到本地鲜宰的青头番鸭,必须提前预定。虽然没吃上,但对食材有了足够信心。
第二次去提前定了一整只,端上来满满两大盘——本地精选了七斤多的鸭子,四个人根本吃不完!
肉眼可见紧实弹韧的鸭肉,泛着淡淡的金黄色泽,在油脂映衬下几乎闪闪发亮。
顶部浇了足量的特制酱汁,还未入口就能闻到一股复合酸香!
这料汁真的太美妙了,端来就能感到不同层次的酸味交织:
有酸柠檬、酸黄皮、酸藠头、酸泡椒等等酸料,全都剁得细细的,好入味,口感也非常爽脆。
入口夹杂着柠檬皮、柑橘调的香气,又有藠头的野性辛香、辣椒的发酵乳酸,在香菜的清新主调下,丰富又和谐,酸爽到不行。
我本人特别爱吃酸,特地让老板多加了一碗酸辣椒酸柠檬汁,蘸着吃更爽。
剩余的料汁也别浪费,打包回去放点青瓜丝、豆芽丝,拌个爽口凉面,又是完美的一餐。
博白白切在整个广西都很出名,除了食材外,最灵魂的就是这调味。
鸭肉本身也很有质感。毕竟是吃粮食、酒糟等长大的土鸭,没有一般鸭子的腥臊味,肉质也一点不绵散。
吃起来紧实、微韧,颇有嚼劲,且比同类做法的鸡会多几分独特的脆感。
特别是这皮,滑嫩有脂香,还有弹牙的拉扯感。
所以最好吃的部位,其实是鸭掌和鸭翅,越嗦香气就越突出,连带着酸料的风味就越悠长。在这三十度的大夏天来吃,好过瘾!
提前预定好鸭子,老板娘还贴心送了一锅鲜鸭血冬瓜汤。
外省朋友开玩笑说这是鸭的洗澡水,但本地人才懂这一锅的含金量。
鸭汤虽没有久煮,但胜在鸭子大,油脂足,所以汤已经够鲜。新鲜的鸭血紧实又有弹性,冬瓜又水润清甜,喝一口顿觉神清气爽。
不过这里要提一句,柠檬鸭用的是本地空运的土鸭,整只要价 500 多元(8 斤左右的大鸭,算下来也是 70 多元一斤了),的确不便宜,4-6 个人来吃建议半只就足够。
紫苏鸭脚,每次去都要点两份,不然不够吃。
调味是我们目前吃到最正的,有酸笋、紫苏、豆豉轮番上阵,而且都是本地送来的,气味浓郁。
再加上厨师下手够豪放,不像很多店抠抠搜搜的不舍得放料,出品加倍入味,是那种夜市排档的重口风格。
鸭脚也炸透了,耐心泡出了细腻的虎皮,浸在砂锅里吸满汤汁,酥而不烂,轻松脱骨。
紫苏那种沁凉辛辣的芳香,和酸笋发酵带来的酸鲜裹着鸭脚,一嗦一个不吱声~
汤汁也是必须留着拌饭,非要吃干抹净这一整煲才算到位。
同样下饭的还有一道酸菜牛肉。
光看名字是有点平平无奇,尝了第一口,那抹甜丝丝的滋味,让在场的广西编辑直呼"就是这个味"。
一般的酸菜基本只有酸味,而这盘酸菜在酸中还有甜。炒出来金灿灿油亮亮,多梗叶少,吃口爽脆,别提多开胃。
后来问了朋友的妈妈才知道,这种酸菜是广西的夏日限定。
原来当地人只有在夏天腌酸菜时会放酒糟,所以这盘酸菜牛肉会带着独特的甜味。
牛肉没有过度腌渍、裹粉的迹象,不是那种嫩滑口感,是广西人喜爱的偏韧风格,吃起来仍有肉质肌理。
大火猛炒,锅气也足,非常下饭好吃的一道小炒。
老板来自贵港,本身坐拥西江黄金流域,盛产各种淡水鱼虾,店里也有空运来的当季小鱼小虾。
小河鱼炸酥用汤汁煮,是常见的做法,妙在放了炸黄豆和灵魂酸笋增香。
黄豆炸过后带着豆子的香和淀粉的甜,还有酸笋的酸鲜,风味一股脑钻进已经被炸透的鱼身子里。
酥到不用嚼,嫩嫩的鱼肉抿几口就化掉了,连刺都是软的,满口鲜味。
小河虾也是鲜到不行,得是干净的水质中才能捕获到。
它的个头远比一般河虾小,炸得像稍大一点的虾皮,入口就有浓郁的鲜味泉涌,虽然这个比喻很奇怪,但我觉得它几乎像虾片虾条一样集中的虾味。
配菜是韭菜花,还是最嫩的那种,细软甘甜,没有一丝纤维,更能衬出小虾的鲜了。
就这道菜往米饭上一送,不知不觉就能炫掉好几碗。
爱吃肉的朋友,还有一道广西宴席大菜扣肉可以点。
做得挺标准,底部是梅干菜,香气幽深,上面是炸出虎皮的五花肉,酥软肥糯,浓浓的客家风格。
有趣的是有两种调味,一种是常见的咸鲜风格,另一种则是更有当地特色的酸甜风格。
如果追求更原始澎湃的肉香,可以选卤五花肉。
和扣肉的部位一样,肥瘦差不多,但吃起来要比扣肉更肥糯。
喜欢的点在于调味用到本地片糖,和普通的红糖不一样,香甜感会更浓郁醇厚,还有一些若隐若现的果香。
肉吃多了,来一碗酸嘢换换口味。
不少上海广西菜的酸嘢,是用醋和椒盐粉、酸梅粉做的,食材也以青芒、李子、芭乐等为主。
吃到这碗贵港风格酸嘢时,有点眼前一亮。除了经典标配红心三华李,还放了哈密瓜!
调味也不仅仅是酸,有辣椒、香菜和红糖。乍一听有点黑暗,但一旦你接受了这个设定,就会爱得无法自拔。
脆甜的哈密瓜,染上酸鲜的滋味,还带着香菜颇有辨识度的清香,辣味和红糖甘蔗般深邃的醇甜来回跳跃。
很复杂,但又让人上瘾。
"
平平无奇家常菜
但是下饭又落胃
上部分写的是特色菜,和很多地方小馆比,品类不算特别全,但都在厨师掌握范围之内,做的得心应手,味道自然不错。
这一部分,则是简单的家常菜,朴实无华。算不得惊艳,但像家里一样做得新鲜落胃,已经是值得反复回购的优秀小店了。
比如这道肉沫豆腐煲,就是很常见的菜式。
但这里用到广西运来的油豆腐,咬起来偏紧实,保留了豆腐的质感和豆香,不像一般的油豆腐那么松软。
而内里还是有丰富细密的小孔,不耽误吸收汤汁。
偏肥的肉沫、嫩嫩的蒜苗尖、蒜末和青红椒,恰到好处的配菜让这锅豆腐煲变得香浓,又成了米饭杀手。
两道鸡蛋菜,也是每次去都会点。
格外喜欢这道辣椒炒荷包蛋,吃起来很有湘式拆骨肉煎蛋的韵味。
虽然没有猪肉,但猪油 + 煎蛋已经格外香了呀!
蛋煎得不算焦,蓬松柔软,稍微炖了一点时间,浓浓的蛋香都溶在汤汁里,带着几分青椒的辣,也是很下饭。
番茄炒蛋这么简单的菜,我也愿意点来吃。因为番茄品质真挺不错,非常出汤。
蛋也不是完全搅散成蛋液,有点像荷包蛋,裹着番茄汁吃酸酸甜甜。
素菜可选的不多,其中冬瓜猪油渣值得一吃。
油渣大概率是自己做的,炸到外酥里糯,咬起来还有点胶质感。
冬瓜片则是先煎再焖,一咬就化作一股汤汁。吸收了猪油的香,再加上自己本身的鲜甜,比肉还好吃。
* * *
揭晓答案了,这家店叫嘢间 · 广西菜(静安区余姚路 8 号),刚开还不到一个月,生意已经不错,中午和晚上饭点去基本都能坐满。
前面都说的是优点,那么再来简单讲讲一些可以进步的地方,供大家拔草参考。
首先是牛肉,除了酸菜炒之外,子姜牛肉和砂锅葱葱牛肉两种都不太行。
子姜太大片,厚薄不匀,而且嫩度稍微差了点,姜味过重也不好入口;而葱葱牛肉和图片略有不符,本以为是大量香葱末,实际却以洋葱为主,没做出啫啫的香气,味道单一。
其次是土鸡,虽然也是空运来的好食材,能吃出来肉质紧实,脂肪丰腴。但肉剁得太碎,而且部位分配不太均匀,沙姜风味也不够突出,78 元一小份价格不算实惠。
最近新上的鸭脚田螺煲,调味不够重,田螺也不够肥,最减分的是泥沙没有养干净。
此外炒老友也有些令人失望。用到的并非南宁的鲜切粉,而是干粉,口感更像河粉。虽然火候不错,有锅气有蛋香,但终归是减分不少。
店里总共就三个人,人多的时候也会遇到出品不稳定的情况。比如有一次点到的冬瓜就偏生,最后又拿去回锅,有时牛肉也是偏老略咬不动。
但总体而言,这还是一家认真做菜的热气小店,大部分菜都味道不错,而且价格实惠,如果不点鸡鸭这种需要预定的大菜,人均几十块就吃得舒舒服服。
当上海人在为了一口热气小炒,动辄要排队 2 小时的时候,我们觉得多写一些这样烟火气十足的小店,很有其意义所在。
但毕竟是一家不错的街边小店水平,还请大家保持合理期待前往。
听老板娘说,之后还会继续上一些时令特色菜和广西做法的小海鲜,已经期待起来了呀!
你们最近还吃到什么有趣小店?
也欢迎评论区告诉我们!
图文 - 葡萄籽提取物 / 编辑 - mmr
后期 - 大桴
联丰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